天晴 / 25.4-30.6度 / 濕度 87-90%
交通:港鐵東涌站B出口,乘11號巴士往大澳,在總站下車 / 回程在大澳乘相同巴士離開。
感想:往鳳山 (尖峰山),沿途皆是美景。絕對是好天氣時不能錯過的一條行山徑。
需時 | 長度:約三小時 / 4.7km
Tai O>Leung Uk Tsuen>Lantau Trail Section 7>Fung Shan (Tsim Fung Shan)>Lantau Trail Section 7>Leung Uk Tsuen>Tai O
Transport: Take bus no. 11 (near MTR Tung Chung Station Exit B) to Tai O / Return by taking the same bus at Tai O to MTR Tung Chung Station.
Distance and Hiking Time: 4.7km, around three hours
下車後,向梁屋方向行。看到今天要去的鳳山 (現稱尖峰山)。
沿遊樂場旁邊直走。
轉左往梁屋。
行至尾,轉右上山。
很怕走這段鳳凰徑,實在太斜,上山索氣,落山則易跣倒。記得上次去完龍仔悟園,經這邊下山,加上有些濕跣,一步一驚心。
極多蚊,記緊帶蚊怕水。
離開鳳凰徑,轉右上山。
山徑清晰,相當好走。但有些石路,雨後不宜。
繼續上。
下望大澳,靚!
看見大佛,遠至彌勒山。或許今天在昂坪,也有機會看到瀑布雲。
一路上來,路況不俗。
相傳有四靈獸守護大澳,所指為環繞大澳的虎山、獅山、象山和鳳山。在這四座山上是俯瞰大澳的絕佳地方。
只是偶爾需要手腳並用或略為攀爬。
天氣越晏越好,烏雲漸散,多謝阿天。
這段略斜,要稍為攀爬,但沒大難度。
居高臨下,遠望群山,風景真好。忍不住要放多些相片。
我覺得這石像食鬼,哈。
以為到頂,原來對面才是鳳山。這段路易行又舒服,但風相當大,人也站不穩。
回望剛才行過來的山頭。
很快便站在鳳山上。
鳳山之名見於《大嶼山誌 》一書,內提到「在大澳市區郊外一帶鹽田向南邊鳳山腳下,於清初順治時代建有古廟一間,供奉天后,道光18年重修。」所指的古廟為大澳新村天后古廟,廟內的重修天后古廟題名碑記也提到鳳山「斯廟建於順治元年左右,有北山南涌之佐護,盜圍築於乾隆之歲。環繞有太平、永安之街衢,地接鳳山秀脈,座納獅嶺英華。」還有楊侯古廟的對聯亦見鳳山之名「擁鵲嶺以為屏靈鍾秀毓 控鳳山而作鎮物阜民康」(1)(2)
沿途觀景十分好,沒料到還有驚喜。下望虎山行山徑、寶珠潭、碼頭及荒廢鹽田。
在1938年,香港只剩下大澳、沙頭角及青山新墟三處鹽田。據南約理民府在1913-1918年間的記錄,大澳鹽田每年產量達800-1500噸。及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輸入廉價海鹽,本地鹽出產難以競爭而式微。(3)
開始落山。
路況十分好。
今天相當大風,人也站不穩。
今天較晏出發,時間不夠,所以不往牙鷹山,轉左落山。
緩緩而下,路況好,相當易走。只是接回鳳凰徑前的一段是乾了的溪澗比較跣。
接回鳳凰徑。
向大澳方向行。
好像去了台灣一樣。
返回今午上山的路段。
最後行往巴士站乘車離開。
四靈獸 — 虎山、獅山、象山、鳳山,還有牙鷹山是俯瞰大澳的好地方。以難度來說,虎山最易走,鳳山、牙鷹山不難走,獅山和象山則較為長途且上落山有一定難度,但風景最好。現分享在虎山、獅山、象山及牙鷹山上拍的照片。
從虎山看大澳。
從獅山、象山看大澳。
從牙鷹山上看大澳。
早早已去過獅山、象山,但今年才來虎山和鳳山,終走畢大澳四靈獸。今天時間不多,原再戰東灣山頭,但見石壁一帶天陰,所以先去大澳吃飯。後見大澳天氣這麼好,便決定轉走鳳山。雖然走得有些趕,但仍然十分享受沿途風景。
往大澳路途遙遠,人又多,候車時間又長,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地方。特別是當你走上山頭,便可以遠離人群,寧靜舒服看美麗的大澳。
今天由大澳市中心起步,行約35分鐘至往鳳山入口。行約1小時至鳳山,隨後落山返回市中心花約1小時25分鐘,全天行約3小時。
附近的路線:
- 大澳>荒置鹽田>鳳凰徑第7段>番鬼塘>牙鷹角>牙鷹山>鳳凰徑第6段>羗山郊遊徑>萬丈布>龍仔悟園>大澳路
- 大澳>荒置鹽田>鳳凰徑第7段>牙鷹角>二澳>水澇漕>天池>萬丈布>大澳
- 大澳道>獅山>象山>寶珠潭>大澳
- 逸東邨>東涌炮台>侯王廟>䃟頭>田心>鱟殼灣>沙螺灣村>䃟石灣>深石村>南田>深屈>深屈灣>新洲>寶珠潭>大澳 (東澳古道)
- 宏貝道>鳳凰徑第8段>鳳凰徑第7段>分流郊遊徑>分流東灣>分流炮台>分流西灣>煎魚灣>二澳舊村>二澳新村>大澳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此路線地圖
(1) 筏可和尚。《大嶼山誌》。香港:寶蓮禪寺,1958年。
(2) 香港博物館編。《香港碑銘彙編》。香港:香港市政局,1986年。
(3) 饒玖才。《香港舊風物》。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