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海豚導賞團

大嶼海豚導賞團

有幸參與由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下稱學會) 舉辦的「大嶼海豚導賞團」。學會由洪家耀博士創立於2003年,是香港唯一一個保育香港鯨豚的學會。今天由東涌新發展碼頭出發,經東涌水道至大嶼山西面海岸,在大澳及分流水域一帶觀察中華白海豚 (下稱白海豚) ,了解牠們的特性、生活環境及面對的威脅。

這篇記錄結集今天導賞員的講解、學會會長及副會長的分享,還有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漁農自然護理署、《中華白海豚 香港的一顆明珠》一書,以及《白海豚失樂園》記錄片的資料。

大嶼海豚導賞團

導賞員 Jacky 很有心思,在旅程展開前,特別為我們安排一個簡短的靜觀小練習。讓我們專注呼吸及內在,從而放鬆身心,清空腦內煩瑣,騰出空間感受外在,與大自然連結。期望大家能抱著期待的心情,以客人身份去探望白海豚。

我們一行只有30人,沒料到學會租用這麼大的遊艇。除了有非常足夠的觀賞空間,還有極佳的觀賞體驗。再次感謝學會的細心。

大嶼海豚導賞團

出發了!

大嶼海豚導賞團

還記得上次往觀景山,下望東涌河。

大嶼海豚導賞團

孤陋寡聞,現在才知道東涌河擁有極高的生態價值,河口是一大片天然紅樹林和泥灘,有多種珍貴生物。對出的東涌灣是鱟 (馬蹄蟹)、海馬、海龍,以及多種魚類的繁殖水域。(1) 還有本港獨有品種盧氏小樹蛙,小樹蛙原棲息在赤鱲角,但生境因興建機場而遭受破壞。幸好世界自然基金會成功拯救赤鱲角北面的盧氏小樹蛙,送到香港大學及墨爾本動物園進行人工繁殖。(2)

大嶼海豚導賞團

駛至大澳對出海域,這是觀豚小艇常高速往來的地方,有機會撞傷海豚。希望船家能遵守觀豚活動守則。導賞員提到他們也會站在虎山上用望遠鏡觀豚。

大嶼海豚導賞團大嶼海豚導賞團

暫時仍沒發現豚蹤,向分流進發。

大嶼海豚導賞團

大嶼山西南、索罟群島水域之間為白海豚重要覓食及育兒的地方,是牠們的生態移動走廊。

大嶼海豚導賞團

現為高速船航道,往來頻密,除了令海豚飽受噪音滋擾,亦有被撞傷的風險。

大嶼海豚導賞團

學會建議「將南大嶼山的高速船改道南移」、「把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及索罟群島海岸公園連接起來」及「擴大和連接大嶼山北面至西南面的海岸公園」。

若想了解多些,可瀏覽學會的網站一人一信救海豚:支持成立大型海岸公園及高速船改道!下次去澳門,也可以考慮乘車前往呢。

大嶼海豚導賞團

一直只見白頭浪,駛近分流水域亦未見豚蹤。

大嶼海豚導賞團

遇見捕漁船。這種「圍網」捕魚,一般在近岸海域進行。蜑家漁民稱這為「索罟」,鶴佬漁民則稱作「圍罟」。有關這種捕魚方式可參看《福漁東海:香港漁業故事》及《十九及二十世紀的香港漁農業:傳承與轉變 (上冊漁業)》。

大嶼海豚導賞團

上次往冰島旅行,曾跟團出海觀鯨。導賞員提到海鷗會趁鯨魚躍身時捕捉跳起的魚兒,所以只要看到一大群海鷗出沒便有機會看到鯨魚的影蹤。我問著導賞員同樣事情會否發生在白海豚身上?原來聰明的白海豚會靠近捕魚船,捕捉漏網之魚,怪不得我們停近漁船。在靜待白海豚的出現時,也興奮的看看海上捕魚過程。

大嶼海豚導賞團大嶼海豚導賞團

只是等候片刻,我們便看到白海豚了!!!大家沒有忘了要當個盡量不打擾白海豚的有禮客人。大家雖然興奮,但沒有發出尖叫聲,更沒有四處走動爭相觀看。

大嶼海豚導賞團

中華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從初生到成年,會由深灰色慢慢褪淡為粉紅色。白海豚身上的粉紅色並不是色素,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擴張所致,這亦與調節體溫有關。那白海豚什麼時候會是白色呢?便是死亡的時候 🙁

大嶼海豚導賞團

物們活在河流海洋交匯處,喜歡吃鯷魚、沙甸魚、黃花魚和獅頭魚。

大嶼海豚導賞團

沒料到一次過遇到4條白海豚,極幸運。

大嶼海豚導賞團大嶼海豚導賞團

跟好友相當有默契,事先不用夾,她便帶來相機拍攝白海豚的特寫,而我則一貫以 Iphone 拍照和攝錄。謝謝她的分享,今天一起出海探白海豚,超級快樂。

大嶼海豚導賞團

特別喜歡這張照片。我們在觀賞白海豚的時候,學會會長則在觀察、拍照及記錄白海豚的生活和健康狀況。

大嶼海豚導賞團

透過白海豚背鰭的凹凸形狀、斑點、疤痕,以及傷痕等特徵來辨別每條白海豚,並用定位記錄牠們出沒的位置。

大嶼海豚導賞團

白海豚的4大棲息地位於大嶼山西北、西、西南及東北水域。可惜近20年的大型填海工程及沿岸發展,如興建港珠澳大橋長達九年及第三條跑道的四年時間,永久破壞了白海豚的棲息地。

海豚大多一胎只懷一條海豚,海豚媽媽大多隔至少三年才生一胎,繁殖率低。工程除了帶來噪音,令白海豚聽覺受損,亦會阻隔母子間的溝通令幼豚失散。試想想鄰居裝修的聲響,一天已相當擾人,施工以年計,白海豚是何等難受。另一問題是海水污染,令白海豚體內積聚有機污染物及重金屬,破壞神經、免疫及生殖系統。而在餵哺母乳過程中,會將毒素傳給幼豚,這是很多幼豚早逝或夭折的原因。

牠們的數量由2003年的188條跌至2021年只有40條,急跌近80%。從2016年起,海豚更絕跡於東北水域。今天一次過碰見4條白海豚當然雀躍,但原來在這片水域只存活40條!這刻的亢奮頓變成傷感。

大嶼海豚導賞團

港珠澳大澳貫穿白海豚的棲息地。

大嶼海豚導賞團

學會會長說他自2011年開始觀察白海豚,當時進入東涌河道或在機場附近已見白海豚。今天我們去分流水域才有幸遇見。回程時,導賞員及副會長還跟我們談到另一值得關住的圈養動物議題。

大嶼海豚導賞團

非常推介大家觀看由黃遂心小姐由2013年開始拍攝至2018年才完成的《白海豚失樂園》記錄片及影後分享,說明了活在香港水域的白海豚所面對的困境,看後感受良多。

最後要十分感謝學會舉辦這次的導賞團 (想參與學會舉辦的導賞團和其他教育活動,記緊追蹤學會的 Instagram 和讚好 Facebook),特別感謝學會會長鄭家泰先生、副會長麥希汶小姐、導賞員 Jacky 及工作人員 Marissa 和 Mandy 的講解、分享及悉心安排。確實感受到他們的堅持、用心推廣和對白海豚的熱愛。

今天獲益良多,能探探白海豚固然興奮,但也有很多反思及啟發。海洋的規劃確實不能以陸地規劃的思維去進行,破壞了的生境是否可以由另一個地方作為保償?人與大自然及海洋的關係,是共生還是可以肆意奪取所需?

面對一項又一項的大型填海及沿岸建設工程,若白海豚的生境繼續被破壞而沒有得到適切的保護和保育方案,恐怕不久便會絕跡於香港。


今天的視覺記錄!希望更多人關注白海豚的保育議題,可以繼續看到可愛活潑的白海豚。


感謝學會多年來的努力,透過研究、記錄,舉辦教育及導賞團等活動,提高大眾對野生鯨豚的了解及保育意識。學會的收入主要來自公眾和公司的慷慨捐贈,需要大家的支持

伸延閱讀: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網站YouTube會訊

以下13個理由話你知,為何明日大嶼不能填,也填不起?

漁農自然護理署 — 中華白海豚


(1)「認識東涌河」,綠色力量 (網上資料 2003)。檢索日期:2023年5月29日。
(2) 「嬌小玲瓏的盧氏小樹蛙」,世界自然基金會(網上資料 2011年8月16日)。檢索日期:2023年5月29日。

 

Leave a Reply

Blog at WordPres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