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let's go hiking | 香港行山誌

港鐵油塘站>三家村>馬環村>鯉魚門>媽山村>馬背村>天后宮>鯉魚門咀(石礦場遺址)>砵甸乍炮台>安聯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港鐵油塘站

Advertisements

天晴 / 27.2-33.1度/ 濕度 58-84%

交通:港鐵油塘站A2出,沿茶果嶺道接崇信街往鯉魚門三家村 / 沿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接高超道至港鐵油塘站
感想:交通非常方便,路線四通八達,可按體力和時間自定長短。有山、有海、有軍事遺跡、有廢村,確是個行山好地方。
長度|需時:4.95km / 約三小時
**注意:在天后宮需要找路往砵甸乍炮台,建議由熟路人士帶領,帶備地圖或開啟行山App。

Sam Ka Tsuen>Ma Wan Tsuen>Lei Yue Mun>Ma San Tsuen>Ma Pui Tsuen>Tin Hau Temple>Lei Yue Mun Point>Pottinger Battery>On Luen Tsuen>Juny Bay Chinese Permanent Cemetery>MTR Yau Tong Station

Transport:  Walk from MTR Yau Tong Station Exit A2 to Sam Ka Tsuen / Return by taking MTR, bus or minibus at Yau Tong

Feeling:  This hike has an amazing variety of sites and is highly accessible.

Distance and Hiking Time: 4.95km, around three hours

**Points to note: Need to find way to Pottinger Battery, better accompanied by experienced hikers and with the help of map or hiking app.

礙於傍晚有聚會,所以選了行交通方便又短途的路線。在港鐵油塘站A2出口出,沿茶果嶺道走,後接崇信街往鯉魚門三家村。跟好友吃完早餐便起步,今天天清氣朗及酷熱。

走入鯉魚門海鮮店,走不到10分鐘便到達燈塔。

難得天這麼清,可以看到這麼遠。

看到這個畫面,頓時想起 Georges Seurat的畫作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今天也是星期日,有一班長者正預備寫生,有意思。

好友沒到過石礦場遺址,所以繼續沿海邊走,先往石礦場,途經發現這個呎。曾聽聞颱風溫黛的威力,看這個紀錄便清楚了。

發現這裏有修建石築海堤及石籠護土牆的工程。看到石上寫著4.3,可能海堤要建高於4.3米?

參看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政府因應風季來臨及相關自然災禍所作的準備及應變工作」的文件中得知鯉魚門海傍道為容易被海水淹浸地點。「參照大澳的經驗,觀塘民政事務處為鯉魚門制訂一份《緊急應變計劃》,內容包括預警、疏散、救援及緊急援助這幾方面。與此同時,土木工程拓展署已於鯉魚門進行一些改善工程,包括在海傍適當位置修建石築海堤和石籠護土牆。渠務署亦已在若干地點完成安裝擋水板和水尺。另外,民政事務總署亦已在地區小型工程計劃下,於鯉魚門沿海行人路的合適路段開展建造石籠護土牆或混凝土擋水牆的工程。該項目預計於2018年8月完成。」(1)

前往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的天后宮。(2)

從外圍看新修建的石築海堤。

穿過窄窄的小路,便會看到鯉魚門石礦場遺址。

昔日礦業及陶瓷業為鯉魚門的兩大工業。鯉魚門舊石礦場建築於2015年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物。(3) 1444幢建築物以外已評估的新項目簡要文件中有詳細介紹舊石礦場建築。當時出產花崗岩的鯉魚門、牛頭角、茜草灣及茶果嶺被稱為四山。(4) 關於鯉魚門歷史,大家也可以看看饒玖才先生《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 (上) - 港島與九龍》一書,當中有鯉魚門與炮台山的章節。

返回天后宮,預備往砵甸乍炮台。

沿天后宮旁的樓級上山。

在找資料時發現香港政府檔案處紀錄了有關1956年鯉魚門撞機事件。(5) 可以從舊照片看昔日的鯉魚門。

樓級被植物遮擋,在天線旁找路上山。

隨後路徑不明顯,需要看地圖找路,最後才找到小徑。

走著走著,路徑又被植物遮蓋了,記緊要帶備地圖或開啟行山App。

又返回明確的小徑。

這裏十分多蚊,一定要做好防蚊功夫。

到達第一個砵甸乍炮台。基於臨海有利的地理位置,英國政府於1989年已決定在此興建炮台。在1906年,這裏安放了兩座當時全港最大的9.2吋大炮。後於1930年代因為防衛計劃有所改變,大炮被遷往建於1939年的鶴咀半島博加拉炮台 (二級歷史建築物)及赤柱炮台。(6)

砵甸乍炮台已雜草叢生,要不是曾到過魔鬼山的歌賦炮台,也很難想像炮台的樣子。在Gwulo: Old Hong Kong的網頁找到舊照片,終於看到炮台原本的面目,非常高興。(7)

繼續走,便到達另一個砵甸乍炮台,可以在Gwulo: Old Hong Kong的網頁看到炮台的舊照片。(8) 讓這些歷史建築這樣荒廢,也實在太可惜吧。

還看到炮台附近的通道及設施,我當然不敢走進去呢。

離開炮台,沿小徑往安聯廢村。

近村便有水泥路。

很多古村都是因為交通不便,村民出外謀生而被荒廢。我很奇怪為什麼這麼近市區的村落也被丟空?但網上找不到資料,只找到1978年在空屋內發現男屍案的報導。

離開安聯村,轉左往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沿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通道走。

原來這裏有路往鯉魚門,我本想走走,但好友覺得天氣熱,還是直接往油塘。

途徑往魔鬼山的衛奕信徑入口。

最後接高超道至港鐵油塘站離開。

感謝好友老遠走來跟我同遊,真的喜歡盛夏去行山,這些色彩看極也不覺膩。這條路線並不難行,但需要找路亦有心理準備要布施給大量的蚊。

今天由鯉魚門體育館起步,行不到10分鐘已到達燈塔,多走10分鐘便是天后宮,再走10分鐘是舊礦場遺址。返回天后廟上山,行約半小時至砵甸乍炮台,多走半小時至安聯廢村,行約20分鐘至墳場。最後沿車路返回港鐵油塘站約一小時。全天行約三小時。

若想了解更多魔鬼山的軍事遺跡,可觀看由香港電台製作的香港風物誌第一集「戰後炮影」。

附近的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政府因應風季來臨及相關自然災禍所作的準備及應變工作」,立法會 (網上資料2018年6月5日)。檢索日期:2018年8月4日。
(2)「1,444幢歷史建築物的評估結果」,古物諮詢委員會 (網上資料 2017年6月14日)。檢索日期:2018年8月5日。
(3)「新項目名單和評估結果」,古物諮詢委員會 (網上資料 2018年8月)。檢索日期:2018年8月5日。
(4) 「1444幢建築物以外已評估的新項目簡要 (N86)」,古物諮詢委員會 (網上資料)。檢索日期:2018年8月5日。
(5)「1956年鯉魚門撞機事件」,香港政府檔案處 (網上資料 2016年6月1日)。檢索日期:2018年8月11日。
(6) 劉李林。《香港廢墟導賞》。香港:萬里機構,2013年。
(7) 「9.2-in gun at Devil’s Peak」,Gwulo: Old Hong Kong (網上資料)。檢索日期:2018年8月11日。
(8) 「9.2-in gun at Devil’s Peak」,Gwulo: Old Hong Kong (網上資料)。檢索日期:2018年8月11日。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