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31度 / 濕度50-70%
交通:在西貢巴士總站乘94號巴士,在「鯽魚湖」站下車 / 回程乘相同巴士回西貢市中心
感想:前段行走北潭涌家樂徑相當輕鬆,但往嶂上及下走北潭凹卻全程暴曬,兼有上坡及長命落山大石級。在盛夏走,甚為辛苦。
需時:約四小時 / 6.95km
這是我回歸山野後第二次行山,亦是中伏最多的一次,好一個反面教材。
中伏 - 看一個行山網站便起行,計劃和資料搜集不足:
原本路線是由西貢鯽魚湖開始,行去北潭凹>土瓜坪>黃石碼頭。見難度只是一粒半星,又山又海又碼頭又紅樹木,風景美且只是三小時的路程,加上有多個退出點,有什麼勢色不對,可以乘車或乘船離開,應該是新手不錯的路線吧。
誰不知一下車,就跟網上提供的路線不符,看到是家樂徑,於是照行。開初的個幾小時確是輕鬆和舒服。因不知路線及路況,心想要是有什麼不對勁便走回頭路,所以繼續前行。在去到第一個分岔路口時,遇到一位帶著一班人行山的伯伯。當刻覺得伯伯應該很熟路,所以便問他那個方向較易走及有車離開?
中伏 - 每人的體格及能力不同,別輕信指示牌及高手的所需時間及難度
伯伯提議我們去嶂上,行約一個多小時便到馬路可以乘車離開,所以當刻我們沒有選擇走回頭路。誰不知走了個多小時至嶂上,原來還要向北潭凹多走個幾小時。多走路不要緊,但烈日當空,向嶂上走已花了不少力氣,加上水和食物也所剩無幾,還要曝曬兼要連續落大石級才到北潭凹乘巴士離開。看到迎頭而來位位裝備也超強的行山者時更驚,這可能是訓練的路段吧。當刻還在擔心,不知我們還要走多久,不知能否撐得住。
中伏 - 裝備不夠:
我們不是要怪責伯伯,是我們犯錯在先,沒有好好研究路線。當初看到網上介紹,路程輕鬆又短途,所以水與食物都沒多帶,只有少少急救用品和藥物便起行。要是我們知道原來經嶂上去北潭凹要三小時以上而不是一個多小時,以我們當日的裝備,糧水不夠的情況下,我們會選擇走回頭路。
這次沒有中暑,沒有意外已是萬幸。行山前一定要多看幾個網站,了解路線資料、難度與長度,要有足夠裝備。另,別忘了「路在口邊」,若問路,一定要多問幾個人。還是那句,責任在自己,一定要做足資料搜集,出發前亦要告知家人自己行山的地點。
附近的路線:
北潭凹>東心淇>土瓜坪>黃石碼頭
北潭凹>土瓜坪>黃石、大灘樹木研習徑
北潭凹>赤徑>大浪坳>東龍二輋>蛋家灣>高流灣
北潭凹>東心淇山>東心淇>北潭凹
北潭凹>大輋嶺墩>牛湖墩>北潭凹
海下路>嶂上郊遊徑>嶂上>牛耳石山>北潭凹
以下是今天的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
可用 TrailWatch App 或在 trailwatch.hk 網站計劃及下載路線,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