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天陰 / 35度 / 濕度55-88%

交通:西貢巴士總站乘94號或96R 巴士 (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走),「上窰」站下車 / 回程乘相同巴士或小巴回西貢或港鐵鑽石山站。
感想:曝罟灣相當寧靜舒服,整段路線皆有樹蔭、平坦且短途,夏天適宜。
需時 |長度:兩小時 / 4.71km
**注意:去曝罟灣的部份路段需穿越略為茂密叢林,宜穿長衫長褲。

Sheung Yiu>Pak Tam Chung Nature Trail>Hei Tsz Wan Tsuen>Po Kwu Wan>Sheung Yiu

Transport: Take bus no. 94 or 96R (only on Sundays and Public Holidays), get off at Sheung Yiu / Return by taking the same bus or minibus.

Feeling: Easy and short hike with shades, suitable to go even in Summer, enjoy staying at the tranquil old fish pond at Po Kwu Wan.

Distance and Average Hiking Time: 4.71km, two hours

** Point to note:  Have to walk through slightly dense vegetation to Po Kwu Wan, better to wear long trousers and a long-sleeved shirt.

交通:バス 94 番または 96R 番(日曜と祝日のみ)に乗って「上窰」で下車。帰りも同じバスまたはミニバスで。
感想:コースは短く樹木のシェードも多いので夏にもいいと思う。安らかな曝罟灣は大好きだ。
距離と平均所要時間:4.71キロ、約2時間
**注意:樹木がちょっと濃いので長袖で!

打風不成,昨晚還要黃雨,所以取消了今天的行山活動。誰不知早上起來天氣還可,即出動。因為天陰和遲起步,所以改去近的地方。

在西貢市中心乘94號或96R巴士在「上窰」站下車,沿上窰民俗文物館的指示牌往後行一小段,再跟著起子灣村、黃宜洲村、上窰村的指示方向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經過復興橋後,轉右,沿路一直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上窰民俗文物館,由香港文化博物館管理。難得在郊野有一座博物館,相必管理也不易,大家行經時不妨參觀一下。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為法定古蹟。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對出的碼頭,風景不錯。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經過上窰民俗文物館、涼亭,再前行會看到左方有上窰家樂徑郊遊徑 (可往萬宜水庫西壩),但不用上走。繼續直走。再遇分岔路口時,選左路往起子灣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踏入起子灣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經過荒廢村屋。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看到這個分岔口時要留意,左上去曝罟灣,右去碼頭 (5分鐘便到,但沒特別)。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可能多人去的關係,去曝罟灣的路段已變得開闊,路徑清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去曝罟灣只有一條分岔路,沿路走,易錯過這個分岔路。在圖片右上方 (從上窰) 行過來,記緊在這個位置轉向圖片左方的小路去曝罟灣。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根據《野外雜誌》創辦人梁煦華先生寫的《穿村 — 鄉郊歷史、傳聞與鄉情》一書提到早年定居於曝罟灣村的村民為劉氏族人。約在70年代初,最後留守村中只有劉氏夫婦二人,他們曾重修祖屋,並在村前圍網及在屋後另闢山徑,避免遊人走入村中。後來在海灣外建一半圓堤壆,養殖海產。

「曝罟」兩字早年作「布罟」,是曬網罟 (即魚網) 的意思。曝罟灣亦有一個別稱為「牽罟灣。」(1)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遇著好天氣時,可以這麼美。

興建彎的堤圍要花不少工夫,不過以前就算科技不及現在好,但勝在有智慧夠天然。今天遇到很多人在堤圍釣魚,看到有手前臂般大的魚。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感覺清幽,很喜歡。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經颱風山竹吹襲後,部分堤圍被破壞,但仍可以經石壆通過缺口。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要談談這條堤圍的特色,整條堤圍有三個缺口,其實是閘口。正當我們想著原路走還是經過這三個缺口到堤圍的另一邊時,便遇到一位行山伯伯。伯伯一站上壆便瀟灑的行過去。站上壆上也頗高,因怕會跌下水,原想坐上壆上,騎著過去,但不容易。結果側坐,一步一步移過去。好友更厲害,她敞在壆上,腳手逐步推前而過,聰明。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過了堤圍可以回上窰,但路略為不好走及需要找路。若不想過三個缺口,可原路折返上窰離開。

過了堤圍後,走了一段路才接回原先的路徑返回起點。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今天由上窰巴士站起步,到達曝罟灣約一小時,返回起點約一小時,全天行約兩小時。

(於 26/1/2019 重遊曝罟灣及更新此文部分的相片)

附近的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北潭涌自然教育徑>上窰>起子灣村>曝罟灣>上窰>北潭涌自然教育徑


(1) 梁煦華。《穿村 — 鄉郊歷史、傳聞與鄉情》。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郊野公園之友會,2004年。

Leave a Reply

Blog at WordPress.com.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