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首兩個到訪的山火瞭望台,是在老人山及妙高台的芝麻灣和大帽山山火瞭望台,當時行山順道經過而已。及後行烏蛟騰郊遊徑時,發現烏蛟騰山火瞭望台之上及旁邊皆有標高柱,且瞭望台的設計跟之前看到的不同,為了解更多,便瀏覽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護署)的網頁,這才知道全港有11個瞭望台。今年8月決定走訪全部瞭望台及請漁護署和地政總署提供其他相關資料。繼8/8灌溉水塘遊、麥鳳港衛的藝術後,11/11山火瞭望台遊便是我的第三篇專題。
根據環境局回覆立法會財委會的資料,得知在 2012至 2016年期間,發生了90宗影響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山火,受影響範圍的總面積約為950公頃,相等於50個維多利亞公園的面積,確實驚人。在過去 5 年,漁護署每年平均花約 430 萬元進行植樹工作,以修復遭山火燒毀的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
首先要特別鳴謝漁護署防火主任簡Sir提供以下資料。漁護署將每年9月至翌年4月定為山火季節,並在18個管理站內設立山火隊,每隊約有7-9位員工,24小時當值。日間會管理、清潔、維修郊野公園設施和行山徑等恒常工作;晚間便會留守管理站,若有山火便會出動。
除了山火隊,漁護署亦會按天氣情況派員24小時駐守不同的山火瞭望台。要是山火在郊野公園範圍內發生,24小時運作的山火控制中心會即時調派山火隊及聯絡消防處,有需要時亦會聯絡政府飛行服務隊、民眾安全服務隊 (民安隊)或警署。

鳴謝漁護署提供照片
大家對「郊區火警訊號」應該不會陌生吧。除了根據天文台的資料,原來漁護署選了香港10個當風及有太陽照射的位置作為「草黃地點」,每處2米乘2米大,職員會定時監察天氣、相對濕度、風速及「草轉黃」的程度來決定每天需要當值的山火隊數目。天文台亦會向漁護署索取這些資訊作參考。
除了「草黃地點」外,相信很多人 (包括我) 也不知道漁護署設有山火隊。若火警涉及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範圍時,山火隊會與消防員一同滅火。消防員滅火時著重民居、電塔、車路與設施,而山火隊則會重點撲滅植林區及有特別生態價值地點的山火。如山火在郊野公園範圍內發生,沒有對人命構成威脅時,滅火重任便會落在漁護署的山火隊身上。很多時候,山火隊需要帶著 (以舊消防喉製成的) 火拍及背著16公斤重的水袋徒步登山去滅火,確實辛苦非常。要是在一些難以到達的地方,政府飛行服務隊便會接載山火隊到災場或投擲水彈。
自1996年八仙嶺大火後,政府每年也會舉行跨部門的搜救及滅火演習,參與的部門有漁護署、消防處、警務署、社會服利署、醫院管理局、民安隊、醫療輔助隊及政府飛行服務隊。而漁護署平日還為員工提供多種訓練和實習的機會,譬如山操、司機林道、引水道實習、防火界及山火黑點實地考察等,以確保在山火發生時,員工能在安全的情況下,有效和迅速地滅火。
大家可以看看以下短片,了解更多關於漁護署山火隊的日常工作。
另,可以看看漁護署職員植樹及如何讓枯木重生。
漁護署會考慮地理位置、地形、可觀察到的郊野公園範圍,以及相關區域過往發生山火的紀錄等因素來選擇設立山火瞭望台的地點。香港島的郊野公園鄰近市區,一來漁護署職員容易察見山火,二來市民亦會於短時間內通報,故此香港島並沒有山火瞭望台。
金山山火瞭望台
落成年份:1956年

大帽山山火瞭望台
所屬地區:荃灣區
落成年份:1961年
行山路線:
川龍>妙高台(大帽山山火瞭望台)>大帽山>荃錦公路
城門水塘>龍門郊遊徑>禾秧山>石天門>禾秧石林>妙高台(大帽山山火瞭望台)>響石墳場>川龍
大帽山道>妙高台(大帽山山火瞭望台)>相思林徑>石船石林>妙高台>大帽山道


芝麻灣山火瞭望台
所屬地區:大嶼山
落成年份:1962年
行山路線:貝澳>芝麻灣郊遊徑>廟仔墩>老人山>芝麻灣山火瞭望台>十塱灌溉水塘>貝澳


落成年份:1983年


落成年份:1983年
行山路線:降下坳>烏蛟騰郊遊徑>烏蛟騰山火瞭望台>媽騰古道>亞媽笏>分水凹>荔谷古道>谷埔>鳳坑>雞谷樹下>鹿頸
不是找資料也沒發現,這裏有兩個標高柱,下方有一個 (520 標示為阿媽笏),另一個在在瞭望台之上 (534 標示為烏蛟騰山火瞭望台)。曾就此事向地政總署查詢,感謝地政總署於8.12.2017的回覆「三角網測量站,簡稱標高柱,是地政總署建造的土地測量設施,這些測量站一般會設置在視野遼闊的地點,多為山峰頂。在烏蛟騰山崗上原先只有三角網測量站520號,及後漁農自然護理署設置山火瞭望台。由於山火瞭望台阻礙三角網測量站520號的視野,因此在山火瞭望台上再設置三角網測量站534號以維持該處的測量功能。」


黃竹洋山火瞭望台
所屬地區:西貢區
落成年份:1983年
行山路線:水浪窩>觀星台>麥理浩徑第四段>黃竹洋山火瞭望台>水浪窩
這裏同樣有兩個標高柱,在瞭望台之上 (621.1 標示為牛寮山火瞭望台)及在瞭望台旁 (621 標示為牛寮)。相信也是因為瞭望台阻擋了原本621標高柱的視野,再在瞭望台上再設置621.1標高柱。

八鄉山火瞭望台
落成年份:1989年


田夫仔山火瞭望台
所屬地區:元朗區
落成年份:1999年
行山路線:川龍>八鄉山火瞭望台(鱷魚朝天)>田夫仔山火瞭望台>河背水塘>河背家樂徑>河背村
田夫仔是首個裝設紅外線24小時監察山火的瞭望台,若有山火,程式便會向山火控制中心發出警報。現為試驗階段。
大埔滘山火瞭望台
所屬地區:沙田區
落成年份:無記錄
行山路線: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 紅、藍、黃、啡路及山火瞭望台
其實山火多屬人為因素所致,如掃墓人士未有將火種完全弄熄、遊人在非指定地點生火或燒烤、吸煙、放煙花及孔明燈等。漁護署為保護屬於大家的郊野公園而動員大量的人力物力,難度大家去郊野享受美景時,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
最後我想感謝漁護署所有的職員,沒有你們,香港郊野公園早已淪陷了。也要特別感謝撲滅山火及參與拯救的所有相關機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