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16-26.2度 / 濕度48-75%
交通:乘38, 40, 42C, 61X, 74A, 80, 89, 89B, 268C 或 269C 巴士往來天馬苑
感想:交通方便,從沖溝脊上山,路陡峭不易走,但走畢出一身汗感覺開心又滿足。
需時:約兩小時 / 3.24km
**注意:沖溝脊山路陡峭,雖要手腳並用,亦要略為攀爬,需一定體力,請量力而為,新手及雨後不宜。請穿著合適,攜帶足夠裝備如手套、行山杖,食物和水。
Tin Ma Court>Lung Cheung Road>Beacon Hill Gully>Maclehose Trail Section 5>Tin Ma Court
Transport: Take bus no. 38, 40, 42C, 61X, 74A, 80, 89, 89B, 268C or 269C to and from Tin Ma Court
Feeling: Short and highly accessible trail, feel fun and content to take another path to the Maclehose Trail.
Distance and Average Hiking Time: 3.24km, around two hours
** Points to note: It is a precipitous climb from Lung Cheung Road to Maclehose Trail, not suitable for inexperienced hikers. Please wear proper gear such as gloves, hiking stick as well as food and water.
因為回程會走八仙徑往天馬苑,所以將車泊在天馬苑後,便沿龍翔道向筆架山方向行。
美麗的獅子山。
橫過天橋。
離開龍翔道上山了。
回望我們上樓梯的位置。
轉為山路。
路斜,沙泥地頗跣。
沿途有大大小小的沖溝,要小心。
在沖溝旁走。
拍照時要份外留神。
來到這個大沖溝 — 筆架沖溝。
我們想看看全景,所以向下走。要留意路頗陡,沙泥鬆散又跣,要注意安全,量力而為。
拍照後便原路折返。
繼續上山。
從另一角度看這大沖溝。
樹根也外露。
看罷筆架沖溝,便繼續走沖溝脊上山。好友在這兒也撿了一些垃圾。
路轉崎嶇,越走越陡,要手腳並用。
不時要攀爬。
爬不停。
好友說這一段陡坡較馬騮崖還要直和難。我沒去過馬騮崖,無從比較。
但確實陡峭,幸好這一段不長,驚青鬼亦沒病發,很快便爬了上來。
接回麥理浩徑一刻,我即時拍手歡呼,旋即想著去那兒吃大餐,哈。往獅子山方向行。
麥徑甚多遊人,我們轉右走。
走回歸徑落山。
這兒遊人較少且景觀開揚。
這個小休的地方舒服非常。
繼續落山。
不走也不知道,昔日這一帶是木屋區。
此航空照片攝於1973年,相中為黃大仙龍翔道一帶的木屋區,當中包括馬仔坑村、獅子山下村、仁愛村及仁義村。後因1979及1981大火,政府收回土地發展。(此為網上截圖,版權屬於政府新聞處)
接八仙徑。
這些指示牌相信已有多年歷史。
看到地上寫了八仙徑晚上八時封閉,不明所以。
原來是這門於晚上八時便會關閉,所以不能通往八仙徑。
最後行往天馬苑駕車離開。
連續三天去行山,第一天去了孖指徑,第二天去了東丫、沙橋,謝謝好友們遷就我今天走短途。這條路線雖然短,但山路陡峭又要攀爬,需要一定體力,絕不是輕鬆的路線。但走過後又覺得頗為有趣。今天行完沖溝脊後,便去了吃味美午餐,飯後還有增遊景點,非常高興和滿足。
今天由天馬苑起步,行約15分鐘至上山入口。走約20分鐘至大沖溝,手腳並用上山至接回麥理浩徑約30分鐘,最後經回歸徑及八仙徑,返回天馬苑約1小時。全天行約兩小時。天馬苑商場及獅子山公園均有洗手間。
附近的路線: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龍欣道>筆架山>麥理浩徑第5段>獅子山>獅子山上村>天馬苑>龍翔道
- 龍欣道>麥理浩徑第5段>筆架山>龍欣道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麥理浩徑第5段>筆架山>獅子山>沙田坳道>沙田坳邨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筆架山>望夫石>紅梅谷燒烤場
- 法藏寺>獅尾脊>獅子山>麥理浩徑第5段>法藏寺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