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27.4-33.5度 / 濕度58-90%
交通:港鐵荃灣站 B1出口,在眾安街 (近兆和街) 乘 82號小巴至城門水塘 / 回程在大埔道乘 72或 81號巴士離開
感想:此路線近市區,途經多個水塘,並有昔日的軍事設施,路況好且風景佳,值得一遊。
需時|長度:約三小時 / 5.79km
Shing Mun Reservoir>Maclehose Trail Section 6>Shing Mun War Relics Trail>Golden Hill Family Trail>Wilson Trail Section 6>Kowloon Reservoir
Transport: Walk from MTR Tsuen Wan Station Exit B1, to Chung On Street (near Shiu Wo Street) and take minibus no. 82 to Shing Mun Reservoir / Return by taking bus no. 72 or 81 at Tai Po Road
今早見天氣好,即梳洗衝出門。到達城門水塘後,便向主壩及燒烤區方向前行。
今天走的路線,經過城門及金山郊野公園。1971年城門水塘開設郊遊及燒烤試驗區,後於1977年6月24日劃定金山、城門及獅子山為首批郊野公園,歷史悠久。(1)
喜歡來城門水塘,除了風景好外,還有不同難度的山徑可選。想輕鬆的,可以走畔塘徑,長途的可往大帽山、四方山。
颱風及持續大雨,鬱悶多天,終於可以曬曬太陽特別高興。
走左邊車路。
沿指示往城門戰地遺跡徑。
麥理浩徑第6段在燒烤區旁邊。
而戰地遺跡徑則在麥理浩徑第6段內。
走了長長的樓級後,終於有舒服平坦的泥路。
漁護署出版的城門戰地遺跡徑小冊子,內有詳盡介紹,這兒不贅。喜歡小冊子內有地圖,看清通往四個機槍堡 (BP400-403) 的隧道走向。隧道以倫敦街道牛津街 (Oxford Street)、麗晶街 (Regent Street)、舒佛畢利巷 (Shaftesbury Avenue) 及查寧坊 (Charing Cross) 命名。另,可以參看香港文物地理資訊系統內城門碉堡的確實位置。(2)(3)
城門戰地遺跡徑設有8個景點,首先看到第1及第2 個景點。
1. 部分已損毁的隧道。
2. 隧道通風口。
繼續行便看到第3個景點。
3. 左名為麗晶街及右名為舒佛畢利巷的隧道出入口。
4. 舒佛畢利巷的另一個出入口。
5. 查寧坊的另一個出入口。
6. 為軍用座標石,座標石上指往金山 L100 舊軍用徑。
回望隧道出入口及軍用座標石。
續走戰地遺跡徑及麥理浩徑。
繼續上。
到達遺跡徑最後的景點 8. 城門碉堡的砲兵觀察所。
城門碉堡於2009年12月18日被確定為二級歷史建築。城門碉堡約建於1937-1938年間,是醉酒灣防線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但1941年12月9日受到日軍突擊並在一天後失守,令醉酒灣防線瓦解。在舒佛畢利巷隧道牆壁上仍留有日軍「若林隊占領」的刻字,砲兵觀察所天花的密集彈痕仍然清晰可見。(4)(5)
遺跡徑到此為止,續行麥理浩徑。
沒想到十號風球後,天氣這麼好。
大帽山亦是我常去的地方,喜歡有不同難度的路線,如妙高台、禾塘崗、鱷魚朝天、石天門、禾秧山、四方山……
喜愛這一段路,風景好又易走。
若往石蘺石排街,向下走。
我想往九龍水塘,則沿金山路上斜往大埔道。
來到分岔口。
不想走車路,所以轉走金山家樂徑。
泥路平坦,舒服好走。
途中看到這個「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的告示牌,才記起之前行下城門水塘時曾見到這工程。「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是建造一條由九龍副水塘至下城門水塘的輸水隧道。將部份九龍水塘群收集的雨水,轉至下城門水塘,從而在暴雨期間為九龍副水塘騰出約35萬立方米的蓄洪空間,減少地面雨水流入下游市區,改善深水埗、長沙灣和荔枝角地區的防洪能力。與此同時,每年可以因此儲存額外食水,達至防洪及儲水的雙重目的。(6)
轉左走衛奕信徑可往九龍水塘,我則轉右續走家樂徑。
離開家樂徑,接麥理浩徑。
遠望獅子山及筆架山。
沿車路走。
到達九龍水塘。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資料「九龍水塘是本港的第四個水塘,於1901至1910年間興建,是因應九龍半島人口不斷增加而在九龍興建的首個水塘。九龍半島的供水方式隨著九龍水塘的落成而急劇轉變。居民的食水自此依賴水塘所儲存的雨水,正式取代了慣用的井水以及由油麻地抽水站所運送的地下水源。」九龍水塘五項歷史建構物 (主壩、主壩水掣房、溢洪壩、溢洪壩記錄儀器房及記錄儀器房) 於2009年被列為古蹟。(7)
關於九龍水塘群的歷史建築資料,可參看這篇記錄。
九龍副水塘。
最後沿車路行往大埔道乘巴士離開。
颱風過後,加上是獨行,所以選擇走遊人較多且路況及規劃好的郊遊徑。今早在城門水塘起步,先走麥理浩徑,再走戰地遺跡徑,後接金山家樂徑和衛奕信徑,最後到達九龍水塘。難得好天氣,邊聽著音樂邊看風景邊曬太陽,隨心按著自己的步伐走,相當寫意。
今天走的路線結合過往兩次跟不同友好走過的地方,舊地重遊,不時湧現昔日的片段。現況是一位好友已移民,另一位則不相往來。這五年不止香港有著極大的變化,我跟身邊人的關係也經歷了大風大浪,現在更珍惜跟你同行的人。願大家也過得好,平安及喜樂。
今早由城門水塘小巴站出發,行約20分鐘至麥理浩徑第6段。走麥理浩徑及戰地遺跡徑至金山家樂徑入口花約1小時25分鐘。花約30分鐘走畢金山家樂徑。最後沿金山路返回大埔道約25分鐘。全天行約3小時。
附近的路線:
- 尋找水浸白千層 (城門水塘)
- 菠蘿壩>城門畔塘徑>草壩>主壩>享逸台>衛奕信徑第7段>城門水塘緩跑徑>城門畔塘徑>菠蘿壩自然教育徑
- 城門水塘>龍門郊遊徑>禾秧山>石天門>禾秧石林>妙高台(大帽山山火瞭望台)>響石墳場>川龍
- 城門水塘>麥理浩徑第6段>城門戰地遺跡徑>金山家樂徑>九龍水塘>金山樹木研習徑
- 城門水塘>麥理浩徑第6段>城門戰地遺跡徑>金山>金山山火瞭望台>石梨貝水塘>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
- 城門水塘>龍門郊遊徑>石天門>禾秧山>西南坑橫山徑>麥理浩徑第8段>肥佬麥>龍門郊遊徑>城門水塘
- 荃錦公路>麥理浩徑第8段>禾塘崗>大帽山>四方山>麥理浩徑第7段>衛奕信徑第7段>城門水塘
- 下城門道>下城門水塘>期間限定瀑布>下城門道>美田邨
- 大埔公路>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石梨貝水塘>麥理浩徑第6段>九龍水塘>大埔公路
- 安足街>金石徑>金山路>麥理浩徑第6段>衞奕信徑第6段>PB312機槍堡及地道>走私坳>孖指徑>麥理浩徑第6段>安足街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筆架山>望夫石>紅梅谷燒烤場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麥理浩徑第5段>筆架山>獅子山>沙田坳道>沙田坳邨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龍欣道>筆架山>麥理浩徑第5段>獅子山>獅子山上村>天馬苑>龍翔道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尖山>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此路線地圖
(1) 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叁十年》。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郊野公園之友會,2007年。
(2)「城門戰地遺跡徑」,漁農自然護理署。檢索日期:2023年9月7日。
(3)「香港文物地理資訊系統 – 城門碉堡」,漁農自然護理署 (2020年2月25日)。檢索日期:2023年9月7日。
(4)「郊野樂行 – 戰地遺跡徑 (城門)」,漁農自然護理署。檢索日期:2023年9月7日。
(5)「1444 幢歷史建築物簡要 (503)」,古物諮詢委員會。檢索日期:2023年9月7日。
(6)「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渠務署 (網上資料 2020年)。檢索日期:2023年9月10日。
(6) 香港法定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 (網上資料 2023年6月20日)。檢索日期:2023年9月8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