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12-18.6度 / 濕度55-72%
交通: 在港鐵荃灣站附近乘51號巴士,在「石崗軍營」站下車 / 回程於荃錦公路「郊野公園」站乘相同巴士離開。
感想:路段滿是嫩綠的植物和樹木,樹蔭多,雖然沒什麼景觀,但勝在幽靜和舒服。
需時:約兩小時 / 3.4km
Route Twisk>Shek Kong Village>Lui Kung Tin>Kap Lung Ancient Trail>Route Twisk
Transport: Take bus no. 51 (near MTR Tsuen Wan Station), get off at Shek Kong Camp stop / Return by taking the same bus to Tsuen Wan.
Feeling: Easy hike, enjoy rambling along the tranquil ancient trail, with shades and various kind of green vegetation.
Distance and Average Hiking Time: 3.4km, around two hours
放假第一天行了蠔涌古道,今天繼續尋問路石。天氣這麼好,大家都跑到大帽山去,我則在林中走,避開人群。在石崗軍營站下車後,便進入雷公田及甲龍村。
沿車路行約6-7分鐘便轉上山。
踏入甲龍古道。
兩旁都是大樹,空氣極佳,我站著深吸呼,很舒服。
行不到10分鐘,在山徑的右面便看到第一塊問路石。
石上刻了「右往林村大埔 左往台山深圳」,面向荃灣方向。
緩緩而上,清幽寧靜。
踏上好像尾龍骨的石磴古道。
兩塊問路石相距約15分鐘腳程,這塊較細,在林中位置,不是刻意找的話,不易察見。
同樣是在山徑的右方。
刻有「西往錦田元朗 北往台山深圳」。一次過找到兩塊問路石非常開心,實地觀察問路石的位置及面向,真的有助研究。若有興趣知道我有什麼發現和推斷,可參看請問「問路石」專題文章。
繼續上山。
路邊有略為崎嶇的小徑,走了下去看看甲龍石澗,
返回古道繼續前行。
行過不少古道,覺得甲龍的石磴古道保存得特別好。
越走越高,溫度越低,要添衣了。
斜道不少,昔日的村民擔著重重貨物走古道,相當矯健。
快到荃錦公路了。
在這兒可以通往甲龍林徑。
唐景森是本港著名的雕塑家,或許很多人也知道他曾任漁農處 (漁護署前稱) 並是郊野公園的開山設計師及設計組的負責人。王博士說:「郊野公園整套指示標誌,主要由他一手包辦,常見的燒烤地點、郊遊地點、露營地點標誌,亦是他的作品,四條長途遠足徑標誌是他的人物系列。他亦會因應地名而作出不同設計,如甲龍林徑,就用了龍的圖案,龍口的方向更是路向的指引。」(1) 想了解更多,可看麥港鳳衛的藝術一文。
最後在荃錦公路乘巴士離開。
很久沒走這麼短途又輕鬆的路線,再添一條新手適宜路線了,很珍貴,哈。以往每逢好天氣,我總是毫不考慮直奔山頂,又豈會在林中走呢?現在行山跟以往有點不同,會多留意和懂得欣賞沿途景物。上次走甲龍古道,我完全沒發現兩塊問路石,為了找它們而再走一次。原以為會很沉悶,但今天在溫煦的陽光下放慢腳步,才享受到這份幽靜,也特別感受到空氣的清新。終於嘗到什麼是洗滌心靈的森林浴。
今天由雷公田行甲龍古道往荃錦公路花約兩小時。
附近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 李佩雯,「綠色生活:全靠雙手 為遊人引路擋雨郊野學堂設施篇」,明報新聞網,檢索日期:2017年4月1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