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23-29.8度 / 濕度 65-88%
交通:在筲箕灣巴士總站 (近筲箕灣地鐵站A3出口) 乘9號巴士往來石澳總站
感想:短途路線,輕鬆易走,風景相當好,值得一遊。
需時 | 長度:約兩個半小時 / 2.58km
Tai Tau Chau, Shek O
Transport: Take bus no. 9 at Shau Kei Wan bus terminal (near MTR Shau Kei Wan Station Exit A3) to and from Shek O Terminal
Feeling: Easy short hike, the views along the trail is great.
Distance and Hiking Time: 2.58km, around two and a half hours
在石澳總站下車後,行至石澳山仔路盡頭。
先轉右往海邊走走。
跨過欄杆。
看到稍後會走的藍橋。
不知這個棺材石,還是西貢灣仔半島的棺材石較大?
原路折返,帶走了兩袋垃圾。
這雖是連島沙洲,但可經藍橋往大頭洲,不再受潮汐漲退所影響。
我們嘗試從這邊爬入米奇石室。好友說這像傾側的船,又真的頗像。
從這邊過去比較難及危險。
所以折返,走水泥徑上山。
因米奇石室擠滿人,決定先上山,回程時才去看看。
走這一段,讓我想起南丫島菱角山。
沿路下去看看遊人稱之為天窗峽的海蝕隙。
五分洲原與內陸花崗岩一體,經過長年累月的海浪拍打及侵蝕,才被分開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島。從這個角度看到小島有4條明顯的垂直節理,因海浪侵蝕,形成海蝕隙。(1) 小島好像被分成5份一樣,怪不得稱作五分洲。
好天來,石面乾爽,輕鬆易走。雨天則不宜。
因岩石中的節理被海浪拍打及侵蝕,便形成海蝕洞;後期洞頂塌下形成隙,裂隙漸漸加闊最終形成海蝕隙。(1)
除了下來看看海蝕隙,也很值得看看這兒的地貌。
原路折返。
好友知我不會看港島區行山路線的資訊,便讓我猜猜這石的名字。我隨口說蟲蟲石,誰不知撞中了,這個名字也改得太沒心思了吧,哈。
好友又考我。
這次我懂,因曾看過網上圖片,確實很像尊子筆下的董伯伯呢,這石很有趣。
岩石形狀像四四方方的豆腐/ 九宮格,是因為花崗岩出現水平及垂直節理,溫差冷縮熱漲,以及海水和雨水侵蝕而成。這垂直石牆稱之為海蝕崖,而下方則是海蝕平台。(1)
看著遊人往右邊攀石後,便到左邊玩飛索。
岩石同時出現黃色和紅色是因為岩石含有鐵質的關係。岩石與水和空氣接觸的時間長短、氣溫和濕度等皆影響岩石的顏色。(1)
這個角度看得更清楚海蝕崖和海蝕平台。
原路折返。
甚多奇形怪狀的岩石。
返回水泥徑,沿路離開。
預備往米奇石室。
好友興奮得一支箭衝到石室,差點拍不到他入石室的一刻。
好友身手敏捷,我則怕跌落大石隙又怕卡在石壁中,所以沒有入去。
感謝他分享的照片,確是有趣。
最後返回石澳,駕車離開。
好友今晚乘夜機離港,我們當然不放過機會,早上來一趟短途遊。他說想看看海,大頭洲有無敵海景,還有海蝕隙、海蝕崖、海蝕平台,確是不錯的選擇。
疫情肆虐的幾年,感恩每個周末可以一起去行山,由潮濕走到盛夏,秋涼行至冷冬。我們仨上山落澗綑岸、攀爬穿林入洞;驚嚇、辛苦、互窒統統變成往後的笑料,驚喜美景則常掛口邊,想起也覺滿足快樂。感激有你同行,還有藍天白雲,才能挨過這些艱苦時刻。未來的日子,記緊要好好保重。待你回來,阿壹他駕車,阿貳我計劃路線,阿叁你只要行不用煩,哈。每當記掛香港山野就多看 letsgohiking.blog,哈哈。我承諾會跟你一樣,小心前行,大膽發掘,繼續努力走及寫下去。
今天悠閒慢走到處看看,原路來回約兩個半小時。
附近的其他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浪淘石 鬼斧工 石澳大頭洲」。明報 (網上資料 2009年3月13日),檢索日期:2022年6月1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