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20.7-24.9度 / 濕度66-92%
交通:在西貢碼頭乘街渡往來滘西村,在西貢海藝術節舉行期間 (15.11.2023-14.1.2024) 可預訂西貢市>滘西洲>糧船灣跳島船票 (**注意:街渡沒有預訂船票服務,而訂購了跳島船票者則優先上船)
感想:現在有街渡往滘西村,上二嶺容易多了,沿途風景極好。若不上二嶺,只走水泥徑往大嶺附近看風景,再原路折返,那麼新手也適宜。今天乘搭新航線,到訪滘西村,欣賞藝術品,從滘西村行往二嶺大嶺,還有機會試試村民的家鄕食物,感覺新鮮又十分滿足。
需時|長度:約四小時 / 5.41km
**注意:上落二嶺路斜及崎嶇,要略為攀爬。從二嶺往大嶺全為甚密山徑,容易迷路,新手不宜。
Kau Sai Village Pier>Kau Sai Village Herbal Plant Trail>Yi Leng>Tai Leng>Yi Leng>Kau Sai Village Herbal Plant Trail>Kau Sai Village Pier
Transport: Take kaito from Sai Kung Pier to and from Kau Sai Village, island hopping kaito tickets can be reserved during Sai Kung Hoi Arts Festival (15.11.2023-14.1.2024)
Distance and Hiking Time: around four hours /5.41km
每有新航線我也會很興奮,昨天才啟航,今天便來乘搭西貢往滘西村及糧船灣的街渡。上船的位置在西貢公眾碼頭,即左邊較長的碼頭。見貼有西貢跳島遊的海報,以為在2號位登船。
後看到街渡在3號位泊岸。幸好今天人不多,沒遇到排隊問題。
預報今天天陰,我這位陽光控已通知家姐們取消前往滘西村。誰不知早上起來有太陽,大家即衝出門口。坐在船內看著藍天,高興。
出發!是「圍網」捕魚船嗎?
小島名為龍眼圓頭,是西貢環島遊最有睇頭的景點。左邊是象鼻洞、倒吊蠟燭,中間位置是機械石 (我反而覺得像雕塑家朱銘的《太極系列》)。
約半小時後,便到達滘西村。
看到西貢海藝術節的展示牌。
滘西村曾是人類學家華德英女士 (Barbara Ward) 研究香港漁民生活及文化的地方。她協助滘西村漁民與殖民地政府溝通,要求將操炮區移往火石洲,亦向政府申請使用這片土地作為漁民居所。(1) 村民特別為她設置記念碑。
跟村民聊天,才知道村民會在藝術節舉行期間 (15.11.2023-14.1.2024) 的周末 (留意是周末) 預備家鄕食物。有懷舊狗仔粥、家鄉糯米飯、雞屎騰薄餅和手磨山水豆漿。我並不特別愛吃雞屎騰茶粿,但這個薄餅質感軟淑味香,好吃。
這個家鄉糯米飯跟平日吃到的不同,不油亦不會太粘但惹味,很喜歡。因為已吃飽,且要上山,所以沒試狗仔粥了。
常常在廢村看到石磨,謝謝村民的介紹及示範,還是首次有機會推動石磨呢。
來到滘西村可以參觀洪聖古廟及旁邊的滘西村故事館。要是想走走中草藥徑,記緊在故事館拿一本小冊子,資料豐富,可以邊走邊實地研究。製作很有心思,小冊子可以變成帽子,有趣。
我們往大嶺二嶺,在這兒拾級而上,經中草藥徑上山,回程才參觀古廟、故事館及細看藝術品。
走長長的樓梯。
又一條長長的樓梯。
要命!
但回頭一看有這美景,值得!記得有人說過大退潮時,可以從滘西村行過吊鐘洲,我很想試試。
遠望匙洲頂及沙塘口山。
三家姐數過,行了約335級便到達水務設施。好了,轉走水泥徑。
沿水泥徑上山。
下望滘東灣海灘,據聞滘東灣多石,滘西灣海灘則沙幼。
輕鬆易行,風景又好。
若新手或要趕船的朋友,可以選擇在此原路折返往碼頭。由碼頭悠閒行至此,一來一回約兩小時。
我們上二嶺,就在前方轉右上山。
離開水泥徑,轉右上二嶺。
山上的巨石陣稱為清音石塔,找不到出處。
臨近山頂一段要略為攀爬。我先爬上石上,拉家姐一把,一個拉一個,大家也笑了,覺得好玩。
上次從鹽田梓行到滘西洲碼頭,綑岸再上來,一來一回頗長途。今次由滘西村上來,輕鬆多呢。
幫家姐們在這兒拍了不少照片。
穿過石堆上山。
風景真好,下望滘西洲高爾夫球場,遠望黑山頂、橋咀洲、上窰、曝罟灣、擺頭墩、萬宜水庫西壩、大蛇灣、深篤灣、白虎山……
留意由二嶺往大嶺,全程為甚密山徑,需要不斷找路,易迷路,這兒不詳述。到達大嶺廢棄的標高柱,左邊有路下去崖邊的大石,我走了下去看看,但路頗斜且在崖邊走,跟家姐們行山還是小心為上,不敢冒險。而右路雖有絲帶,花了些時間也找不到路下去水泥徑。礙於要乘船離開,時間考慮,最終行回二嶺再原路下山。
今天較遲出門口,二嶺大嶺來回花了不少時間,所以回程走得頗快。
返回水泥徑,安全了。
見時間充裕,可以慢慢行。
原路返回滘西村。
悠閒走走。
看到西貢海藝術節在滘西村展出的第一件展品,名為《帆》,是年輕竹藝家林嘉裕 Inkgo Lam 的大型藝術裝置。是三件展品中我最喜歡的。
竹藝家與滘西村民研究船帆的結構,向他們學習如何編織漁網。作品中的頭帆 (前)、大帆 (中)、三帆 (後),描述了出海、返航、歸家的三種心情變化。遠看大帆中的小帆船,像是在滘西洲與吊鐘洲之間的大海中航行,確是有心思。作品結合了十數種竹編工藝,精巧細緻,是一件十分出色的場域特定藝術裝置。
後方是第二件作品《曉看天色》,當時正在更換部件,所以沒有走近拍照。
有幸看到 Inkgo 現場解說展品,還展示開竹的模樣,以及塗上不同顏料用以戶外測試顏色變化的竹子。十分欣賞 Inkgo 的用心、細心及充足準備。若想了解更多,可以瀏覽西貢海藝術節網頁、竹藝家林嘉裕的Instagram及貢想的專訪。
滘西洲洪聖古廟於2002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古廟由滘西村居民集資籌建,廟宇供奉海神洪聖,相信古廟在1889年以前已建成。西貢居民在每年洪聖誕均會在滘西洲洪聖古廟及其鄰近空地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2)
聽過花炮這名字,但從未看過花炮的模樣,謝謝地質公園職員特別在廟內放置一個花炮讓遊人觀賞。搶花炮是洪聖誕一項重要的活動,為免發生衝突,自1940年代起搶花炮已陸續改由抽籤或卜杯的形式進行。若想了解更多,可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及香港地質公園出版的《滘西洲 — 山水滘西人》小冊子。(3)(4)
離開古廟後,便往涼亭。
第三件作品《織浪亭》及瑤柱石。
小休後,最後乘尾班船返回西貢碼頭。
今天來到滘西村,放晴的時間不長,只拍了小量錄像。
上次家姐由鹽田梓起步,因趕船關係,未達二嶺便要折返。今次跟她坐剛啟航的街渡直達滘西村,從滘西村上二嶺,路程短得多也輕鬆多。家姐們身手好,輕鬆爬過大石上到二嶺,她們都覺得風景好,也玩得很高興。
今天搭了新航線,參觀了滘西村及欣賞藝術品,還試到村民的家鄕食物,大家都覺得很有新鮮感亦十分滿足。跟家姐們由天光玩到天黑,這就是我最喜歡的親姊活動。
今天在滘西洲大部份時間天陰,幸好較晏時段有陽光,否則我便不記錄這路線了。
後記:
上星期藝術節還未開始,很容易便能乘街渡往滘西村;隨後在星期六及平日約九點左右到碼頭也無法登船。上不到9:30am班次,下一班已是11:30。兩次興致勃勃來,最終敗興而歸。若沒有加班船或改用較大載客量的渡輪,我也不敢再乘這街渡。
附近的路線: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此路線地圖
(1) 「滘西洲 (半日遊)」,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網上資料 2023年11月15日),檢索日期:2023年11月16日。
(2)「香港法定古蹟 – 新界」,古物古蹟辦事處 (網上資料 2023年3月6日)。檢索日期:2023年11月16日。
(3) 「洪聖誕」,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 (網上資料 2023年6月15日)。檢索日期:2023年11月17日。
(4)《滘西洲 — 山水滘西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網上資料 2022年12月),檢索日期:2023年11月16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