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晴時雨 / 30度 / 濕度73-96%
交通:港鐵大埔墟站乘的士,20R小巴或巴士275R (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提供服務),總站「烏蛟騰」下車 / 回程於荔枝窩乘渡輪回馬料水
感想:真心推介這條路線,有流水小溪、有樹蔭、有平坦山路、有紅樹林、有百年古廟、有復耕農田、有靚景、有補給士多,路程雖長但易走,沒太多上落,秋涼行山必然之選。
需時|長度:約四個半小時 / 9.8km
Wu Kau Tang>Kau Kam Tso>Sheung Miu Tin>Ha Miu Tin>Sam A Chung>Sam A Tsuen>Lai Chi Wo
Transport: Take minibus no. 20R or bus no. 275R (only on Sundays and Public Holidays) (near MTR Tai Po Market Station) or taxi, get off at the terminal – Wu Kau Tang / Return by taking ferry at Lai Chi Wo to Ma Liu Shui
Feeling: Though it is a pretty long hike with no retreat point accessible by vehicle, it is easy to walk with beautiful scenery and have delicious restaurant at Sam A Tsuen and Lai Chi Wo. The traditional rice farming has been restored in Lai Chi Wo, worth to pay a visit.
Distance and Hiking Time: 9.8km, more than four hours.
交通:MTR大埔墟駅でミニバス20R番に乗って終点烏蛟騰で降りる。帰るのは荔枝窩からフェリーで馬料水まで。
感想:トレイルは長くて退路もなし!だけど歩きやすく、道沿いの景色も素晴らしい。それに三椏涌のレストランは満足保証!荔枝窩では伝統的な米作りの復帰が見所だ。
距離と平均所要時間:9.8キロ、4時間以上
話說2015年自冰島回來後,便決定要回歸山野。這個行山網誌紀錄的第一條路線是2015年9月13日到過的萬宜地質步道。這麼快便一周年,今次原班人馬行去荔枝窩。
港鐵大埔墟站有多條專線小巴到達不同的行山徑,20R小巴多人乘搭但班次較疏。上次去烏蛟騰等小巴半小時,車程半小時,未開始行已花了一小時。行山友總是特別友善和喜歡交流,我們和遇到的行山友一拍即合,五人決定乘的士去烏蛟騰,每人才20元,慳了大半小時,又平又快。因為這條線比較長途,確實要爭取時間。的士跟小巴下車的位置不同,但也是往「九担租」指示方向走。
去三椏村有兩條路徑: (可參看 犁三古道 | 苗三古道 一文)
1. 烏蛟騰>九担租>犂頭石>三椏村 (4.38km)
2.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涌>三椏村 (5.38km)
因為預計在荔枝窩可能會乘船離開,所以去程選了較長程但可以看到三椏灣的路段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涌>三椏村)。
若乘小巴,下車後,向「九担租」方向走。
前行不久,左方有通道。
穿過洗手間,沿水泥路走,跟指示往九担租。
若乘的士,,停車場旁有路往相片右方的洗手間。洗手間後方有水泥路,向九担租方向走。
相中右方被大樹遮擋的便是洗手間,從左路過來,向九担租方向走。
往三椏涌、三椏村,請選左路。
被我喻為「墓碑指示」的設計。
由烏蛟騰起步,走過九担租,會遇到分岔路,左路:經犂頭石至三椏村 (犂三古道);右路:經上苗田、下苗田(苗三古道)、三椏涌至三椏村。
左 (犂三古道) 為較高的山路,右 (苗三古道) 為較低的山路。若雨天後,苗三古道時有水浸,需要涉水,建議選犂三古道。
上次回程時,我由三椏村>三椏涌>下苗田>上苗田>九担租回烏蛟騰,今次我調轉方向行,原來同一路徑,當你從不同方向走,看到的景色會很不同,有趣。
這段有點像茅坪。
下雨接近一星期,出發時也灑過雨,除了很多路段都很濕外,好幾處更要涉水而過,幸好我們的鞋都防水,還有行山杖幫幫手。若連場大雨過後,行烏蛟騰>九担租>犂頭石>三椏村這條路徑,要涉水的機會應該少些。
踏入三椏涌。
但又要多謝阿天,行行下便出太陽。到達三椏灣時遇上大退潮,看到不同的岩石。
還可以走下去望望,在這裏看到很多小蟹、彈塗魚和很大的蜆。(記著不要帶走任何生物)
優美寧靜而又舒服的三椏灣。
因為上次去過三椏村,知道有福利茶室,所以今早吃過輕食,行約兩個半小時便在這裏大吃大喝。特別推介釀豆腐,煎得很香口,墨魚肉又鮮,味美。另,不妨叫杯檸樂或檸茶,因為檸檬是自家種的,特別香。
上次吃過東西後便回烏蛟騰,今次向著荔枝窩方向走。
行不久便有分岔路,兩條路是殊途同歸。我們選了左邊這條路 (後再轉右上走一小段便看到指示牌)。若直走,後轉左會看到往荔枝窩的指示牌。不太喜歡隨後通往荔枝窩的石砌水泥路,雨後實在太跣,少少的斜路也變得舉步維艱。
行約一小時便到達荔枝窩,因水退,可以欣賞到特別的岩石。(去荔枝窩前,不妨一遊美麗的小灘)。
行入村的小路有介紹不同植物的指示牌,聞名的魚藤因曾多次被破壞,故已被圍封,只能在外圍看到。左邊是群區地,右邊為兩座已過百年歷史,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協天宮和鶴山寺廟宇。
入村,便會看到供奉關帝和觀音的協天宮及鶴山寺。兩座廟宇由慶春約七條鄉村 (荔枝窩、鎖羅盆、梅子林、蛤塘、三椏、小灘及牛屎湖) 的村民集資興建。
廟宇前有非常大的空地,據聞平時會在這裏大排筵席,想必熱鬧非常。
正面大家看得多,我拍了它的背面。
看過廟宇,可往風水林看看過百年的老樹。隨後可以參觀農田。以前荔枝窩是種米的,「永續荔枝窩計劃是一個為期多年的鄉村社區營造及復耕計劃,透過農田復耕、傳統村落活化保育,並結合教育活動及大學專家學者的科研活動,推動鄉郊可持續發展。」(資料來源:香港大學網頁) 若想了解更多,可參看《荔誌:「永續荔枝窩」四年回顧及展望》一書。
曾氏及黃氏分別於於1671年及1735年遷入荔枝窩。(1) 根據時任輔政司的駱克爵士於1899年提交的 《香港殖民地展拓界址》報告資料,荔枝窩人口為300人。於1975年出版的《香港九龍新界地名志》所夾附的1955年非正式人口普查資料,荔枝窩村民有455人。(2) 跟一位土生土長的村民閒聊,得知荔枝窩昔日除了有農民種米外,還有種植很多其他農產品。現在她假日便回來為遊人提供飲品和甜點。
拍這幅相時,讓我想起台灣的池上,香港其實真的很美。
在三椏村福利茶室吃完東西 (留了肚),預備去荔枝窩試試有記的雞粥和炒麵 (後再行經荔枝窩時,終於試了有記的食物),誰不知去到才知因為天氣太熱,遊人不多,有記休息。大家留意,有記約於九月中才營業。在荔枝窩教育中心旁有一間士多提供餐蛋麵。老闆和小學門外提供飲品和甜點的村民均說今天遊人不多,所以沒預備豆腐花,只賣豆漿、涼粉和飲品。
因為來的時候路徑太濕,所以最後決定乘船離開。在船上,憑褲和鞋有沒有泥漬便知道誰是搭船來誰是行過來。
由於有部份人是買來回票,所以像我們離開才上船買票的,請盡早到碼頭。其實船一早已在,喜歡幾點上船也沒問題。
雖然老闆們均說今天遊人不多,但其實回程都坐滿100人。若果到11、12月,我猜應該很難買到船票。
在荔枝窩可接的路徑真的多,我會認真計劃下一次的路線和時間。年多後,已去了指示牌的七個地方,烏蛟騰、三椏村、鹿頸、榕樹凹、蛤塘、梅子林、鎖羅盆,開心。
因為坐近船頭,聽到船長說就快駛近黃竹角咀的「鬼手岩」時,我便拿著手提等待。鬼手岩較想像中細,但又真的很像緊握的拳頭。
由荔枝窩行回烏蛟騰才三個多小時,沒想到,由荔枝窩乘船去馬料水要1小時40分鐘!
我奉勸大家若想去荔枝窩,還是10月前去好,可避開人潮。若真的想在11月、12月乘船去的話,可考慮早上8:30到馬料水,萬一上不到荔枝窩的渡輪,還可選去東平洲或深涌>荔枝莊>塔門。
附近的路線:
-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涌>三椏村>小灘>三椏村>犁頭石>九担租>烏蛟騰
- 烏蛟騰>九担租>石水澗>石墜下瀑>烏龜潭>石水澗>九担租>烏蛟騰
- 烏蛟騰>九担租>犁頭石>吊燈籠>芬箕托>烏蛟騰>新娘潭
-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涌>三椏灣>橫排>印洲塘郊遊徑>三椏灣>犂頭石>九担租>烏蛟騰
- 烏蛟騰>九担租>犁頭石>三椏村>小灘>荔枝窩>鎖羅盆>尖光峒坳>谷埔>鳳坑>雞谷樹下>鹿頸
-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大峒>觀音峒>紅石門村>乾門咀>盪排頭>紅石門>鹹魚埕>牛頭角>牛角涌>迷椏走廊 (黃竹涌、馬尿水)>下苗田>上苗田>九担租>烏蛟騰>新娘潭
-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涌>三椏灣>三椏村>牛屎湖山>(牛屎湖>西流江 – 綑岸)>(西流江>三椏灣 – 乘艇)>犂頭石>九担租>烏蛟騰
-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涌>三椏灣>(三椏村>牛屎湖山>西流江 – 新建郊遊徑)>(西流江>三椏灣 – 乘艇)>犂頭石>九担租>烏蛟騰
- 烏蛟騰>九担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灣>(三椏村>往灣 – 乘艇)>往灣西頂>(往灣>東灣>三椏村 – 乘艇)>犁三古道>烏蛟騰
- 烏蛟騰>阿媽笏>梅子林>蛤塘>荔枝窩>九蘆頭>小灘>三椏村>下苗田>上苗田>九担租>烏蛟騰
- 烏蛟騰>烏蛟騰郊遊徑>媽騰古道>阿媽笏>老虎石頂>攀背頂>荔枝窩>蛤塘>梅子林>分水凹>烏蛟騰
- 烏蛟騰>阿媽笏>分水凹>梅子林>蛤塘>吊燈籠>芬箕托>烏蛟騰
- 降下坳>烏蛟騰郊遊徑>烏蛟騰山火瞭望台>媽騰古道>亞媽笏>分水凹>荔谷古道>谷埔>鳳坑>雞谷樹下>鹿頸
- 降下坳>烏蛟騰郊遊徑>烏蛟騰山火瞭望台>媽騰古道>阿媽笏>梅子林>荔谷古道>荔枝窩>三椏村>犁頭石>九担租>烏蛟騰
- 降下坳>烏蛟騰郊遊徑>減龍嶺>五肚>四肚>三肚>二肚>谷埔新屋下>白梨山>聚門嶺>金龍脊(減龍脊)>五肚嶺>減龍嶺>烏蛟騰郊遊徑>降下坳
- 大美督>新娘潭>照鏡潭
- 慶春約七村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 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 蕭國健。《香港新界東北部鄉村之歷史與風貌》。香港:顯朝書室,2014年。
(2) 丁新豹、任秀雯。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人文散步》。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