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 / 22.5-29.4度 / 濕度70-96%
交通:港鐵粉嶺站C出口,乘52B小巴往來總站「鶴藪圍」
感想:輕鬆易走,風景好,值得推介。
需時:約五小時 / 12.35km
Hok Tau Road>Wilson Trail Section 9>Hok Tau Irrigation Reservoir>Hok Tau Family Walk>Ping Shan Chai>Sha Lo Tung>Sha Lo Tung Chung UK>Sha Lo Tung Lei Uk>Hok Tau Irrigation Reservoir>Hok Tau Family Walk>Wilson Trail Section 9>Hok Tau Road
Transport: Take minibus no. 52B (near MTR Fanling Station Exit C), get off at the terminal – Hok Tau Wai / Return by taking the same minibus back to MTR Tai Po Market Station.
Feeling: Easy hike, enjoy the views along the trail and love rambling along the tranquil idyllic villages.
Distance and Average Hiking Time: 12.35km, around five hours
記得四年多前去流水響灌溉水塘,驚覺有這美麗、恬靜與清幽的好地方。自流水響水塘被冠以天空之鏡之名後,即人頭湧湧,令鶴藪一帶交通更擠塞,我也不敢再來。
今天駕車來,不用煩交通好多了。沒想到這兒變成了本地遊熱點,在鶴藪路遇上多架大旅遊巴,塞。
下車後沿鶴藪路行往水塘。
我對鶴藪印象很一般,可能因為上兩次來,天氣不佳,加上還要花上一小時候車。今天有車來又遇著晴天,好感大增。
橫過水壩。
沿車路走。
進入鶴藪水塘家樂徑。
向平山寨(平山仔)及八仙嶺方向行。
好像去了日本一樣,高興。
左路上八仙嶺,我們則繼續直走,往平山仔。
石磴古道。
山徑輕鬆易走,又有美景,開心。
這橋建於1984年嗎?很有心思。
我們要去沙螺洞,向鳳園方向走便對了。
回頭一看,嘩!有黃嶺、屏風山作背景,靚!
我以前是怎樣行山的?明明走過這路線,為何沒看過這美景?
到達沙螺洞,看到今天要找的第一塊「右往坪山仔 左往沙頭角」問路石。又要再問自己以前是如何行山的,美景看不見,石又看不到,哈。
若有興趣,可參看請問「問路石」專題文章,內有介紹這塊問路石。
往沙螺洞張屋看看。
遠望九龍坑山。
幾年後再來,發現這兒變化很大。瀏覽綠色力量網頁,得知關於沙螺洞管理協議的資料。「2017年政府落實以非原址換地方式,換取沙螺洞部份土地業權。未來,當局將正式接手保育當地。非原址換地的程序需時,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遂於2018年通過名為《沙螺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的管理協議,由綠色力量負責當地復育工作。自2020年起,鄉郊保育辦公室透過鄉郊保育資助計劃,繼續支持沙螺洞的管理協議計劃。」
位於屏風山下的沙螺洞村,分建有張屋村、李屋村及老圍,其中以張屋村規模較大,立村於清朝乾隆年間,有近300年歷史。(1) 四處看看廢棄了的張屋村。
今天時間充裕,所以行去沙螺洞李屋村。綠色力量現負責復育工作,有些地方不能進入,所以要繞一個大圈往李屋村。
因怕誤闖保育範圍,故看完李氏家祠後便原路離開。返
返回張屋村。
今早由右方來,現在向左走。
今天原本要找兩塊問路石,後才知道第二塊的位置在這兒附近。
在23/1再走一次,終於找到這塊問路石。
由張屋村走來都找不到第二塊問路石覺奇怪。在分岔路口,我們決定分成兩隊作地氈式搜索,各走不同路徑回鶴藪。現在才知徒然。
這個位置聚滿人拍照。
由此路下來匯合好友,才知大家也沒中獎。我唯有再來一次吧。
最後原路返回鶴藪路,駕車離開。
三次來鶴藪也有特別原因,第一次是為了完成8/8灌溉水塘遊專題文章;第二次是因為11/11山火瞭望台遊的文章,來找鶴藪山火瞭望台;今次則是因為請問「問路石」文章,而來找問路石。下次就是為第二塊問路石再來吧,激氣!以前行山,不懂放慢腳步;現在再走相同路線,看到的、感受到的特別多。今天的好天氣,還有不愁交通,令我對鶴藪改觀,好感大增。除了鶴藪路行往水塘一段比較熱鬧外,往來沙螺洞的人不多,清幽舒服。今天不用上山不用爬,輕輕鬆鬆尋石,看著藍天白雲與群山,跟好友傾傾講講,走得非常愜意。
今天由鶴藪路起步,行約半小時至鶴藪灌溉水塘。行往沙螺洞約1小時15分鐘。慢遊沙螺洞張屋村及李屋村,再行返鶴藪路約3小時,全天共行約4小時45分鐘。
附近的路線:
- 鶴藪道>衛奕信徑第9段>鶴藪灌溉水塘>白燕岩>衛奕信徑第9段>鶴藪道
- 鶴藪圍>鶴藪道>衛奕信徑第9段>鶴藪灌溉水塘>平山仔>沙螺洞>鳳園
- 流水響>流水響灌溉水塘>流水響郊遊徑>九龍坑山>流水響郊遊徑>流水響
- 流水響>流水響灌溉水塘>鶴藪灌溉水塘>鶴藪圍
- 流水響>流水響灌溉水塘>鶴藪山火瞭望台>鶴藪灌溉水塘>鶴藪郊遊徑>新屋仔>丹竹坑>獅頭嶺
- 8/8 灌溉水塘遊
以下是今天上下坡幅度及路線資料。可參看或複製let’s go hiking Trailwatch 路線圖,然後開著 TrailWatch App跟著走。
TrailWatch App (IOS, Android) |網站:trailwatch.hk
(1) 蕭國健。《大埔風物志》。香港:大埔區議會,2007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