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很喜歡去新界東北行山,基於路途遙遠,總是一清早出門,天黑才歸家。一直很想讓家人看看印洲塘的美,更想帶他們去三椏村,試試被紅樹林環抱下,吃餐可口客家菜。當看到沙頭角故事館舉辦的「印塘追月慶中秋活動」,乘船遊覽加三椏村晚宴,還有夜遊印洲塘兼賞月,便立即通知家人及報名。
家人和我期待了兩個多月,今天終於出發了,無比興奮!這是我們今天乘坐的遊艇,舒服又潔淨,有足夠的觀賞空間和極佳的觀賞體驗。
由預告的天陰有雨,變成大藍天,驚喜!多謝阿天。
上次頂著熾熱陽光,由純陽峰南脊上八仙嶺,一點也不輕鬆,但風景確實好,辛苦也值得。始終無辦法記著純陽峰、鍾離峰、果老峰、拐李峰、曹舅峰、采和峰、湘子峰和仙姑峰八個山頭的名字。
據漁農自然護理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博士在一次訪問中提到,前港督衛奕信最喜歡行八仙嶺,而最愛是仙姑峰。
近日閱讀有關航海的資料,所以對航程中遇見的船隻都特別感興趣。甚少在這航道看到大型工程船。
看到刀頭咀燈塔便知道到達老虎笏。
今天船家讓我們近觀老虎笏。
老虎笏內裏是怎麼模樣?水很清,有漁排外,還有昔日珍珠養殖場遺址,很值得一遊的地方。若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從大美督行去老虎笏的記錄。
從這個角度看,這石既像老虎也像豹。
由於走私嚴重,香港政府於1991年2月成立跨部門反走私特遣隊。在1992年初,在走私路線如吐露港入口的赤門海峽設置流動屏障,以及長1.3公里的繩網陣,以阻截走私的「大飛」進出。(1) 在沙頭角搭街渡往鴨洲、吉澳時也看到同樣的流動屏障。
乘船去過吉澳和荔枝窩的朋友,也一定看過鬼面和鬼手,這兒不贅。但黃竹角咀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當然值得談談呢。昔日這一帶為河口三角洲,沙泥和礫石沉積後便形成砂岩、泥岩和礫岩互疊的岩層。「黃竹角咀組」(「組」是岩石地層的基本單位,是指具有相同岩石性質和結構類型的地層) 主要是砂岩夾粉砂岩及礫石,在4億1,600萬至3億5,900萬年前的泥盆紀形成。(2)
若想了解多些,可以看看新界東北群島考察的記錄。
關於「八仙嶺組」及黃竹角咀的巨大摺曲,可以瀏覽這篇紀錄。
過往在這個時候,都是回程往馬料水途中。首次夜遊印洲塘,十級興奮。
預備進入最窄的水道往紅石門。
曾在烏蛟騰行往三椏村,再乘快艇到往灣洲。走上往灣洲西頂,一邊望北頂、吉澳,另一邊望紅石門,美不勝收。多年前,也試過長途跋涉行去紅石門,沿火紅海岸走了一段,雖然累但開心滿足。
十分推薦有一定行山經驗的山友參加「往灣洲西頂紅石門之旅」,有船直達,可以留多些時間在西頂及紅石門看風景,且可在三椏村吃午飯,對我來說,是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曾到過西頂,期望有機會往北頂看灣灣相連及綑岸細看紅石門。
每當潮退時,便會看到連接執毛洲與往灣洲的岩石。
有關執毛洲的結構及地質,可以看這篇記錄。
很想在晴天再去一次黃幌山,更想趁潮退時經連島沙洲往筆架洲。有一定行山經驗的山友可考慮參加「黃幌山挑戰之旅」。
早年曾攀過牛屎湖山,再綑岸去西流江。隨著郊遊徑落成,往西流江容易得多呢,還可以在小山坡上看虎王洲。
向三椏村碼頭進發,預備吃晚飯,高興高興。
曾走上相片右方的橫排,站在山上,前望吊燈籠,下望三椏村碼頭,還有……推介你看橫排這篇記錄。
遊艇停在海中,等待福利茶室老闆駕快艇來接我們上岸,有趣的體驗。
我掛住吃,忘了影相。今天的晚餐十分豐富,有我平日最愛點的客家釀豆腐、手打墨魚丸;有新鮮可口的椒鹽鮮魷和籠仔蒸蜆,還有白切雞、客家炆豬肉、即採番薯苗及梅菜茄子。全部也很有特色和美味,家人和我也吃得開懷。
謝謝團隊為我們預備了水果。
走長途路線,有福利茶室這個補給點絕對是幸福。除了食物,每次例必要一壺自家調配茶,看著一大片紅樹林,來個大休,慢慢喝它七八杯,然後才繼續行程。回程時,還會吃這兒自家製的豆腐花和涼粉,是辛苦過後的最大獎賞。
偶爾太掛念這兒的食物,就行個半兩個小時來吃個飯,便滿足地離開。
來過很多次,還是首次看見燈火通明的茶室,份外有情調。
吃飽後,便行近海邊看月出,大家都覺得很驚喜。此刻才發現從沒看過月出,原來跟日出日落同樣靚。
看完月出便返回碼頭,乘快艇上遊艇。
開始夜遊印洲塘。
在寂靜夜海,跟著月亮的光影前行,會不會太有詩意?
難忘的一幕。
沒想到回程也有驚喜,夜下的馬鞍山,靚!
乘船遊覽看風景,味美客家晚宴,還有看月出兼夜遊印洲塘的新鮮體驗,真的非常喜歡及享受今天的旅程。最重要是這次的行程安排,適合家中大小同遊,一大班人嘻嘻哈哈,熱鬧非常。看到家人玩得盡興,吃得開懷,我便最滿足和高興。在我還小的時候,家人常帶我去玩;現在就由我來安排有趣節目,並且好好記下大家的笑面及快樂回憶。
大家都拍了不少照片和錄像,紛紛跟家人和好友分享。不知這個「印塘追月慶中秋活動」能否變成在農曆十五或十六舉行的「夜遊印洲塘賞月之行」呢?那麼有興趣參加的朋友就不用等一年。
最後要特別感謝搞手 Charles 策劃這個超正活動,Raymond 的精彩講解,以及細心安排的 Joanna 和 DK。
(1) 武法東、田明中、張建平、王璐琳、郭婧、楊柳:《吉澳與鴨洲 (地質公園考察指南5)》,郊野公園之友會、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
(2) 香港海關:《香港海關百年史》,中華書局 (香港) 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Leave a Reply